菜鸟走进Ubuntu——准备切换工作环境咯

这篇日志发布时间已经超过一年,许多内容可能已经失效,请读者酌情参考。

唯一一次在硬盘装Linux是在大三。装了之后大概几个月都没怎么用,后来Windows出了点问题想重装,重装之后就直接从Windows把Linux的分区删了...此后Linux是路人。

由于大四工作的原因,接触服务器虚拟化的内容,又开始使用Red Hat。不过都是浅尝辄止,只是用到了KVM、libvirt等项目有关的几个部分,在工作环境尝试迁移到Linux的时候,由于各种扯淡的原因,到此为止了。

而如今,再次决定将工作环境迁移到Linux下,打算使用Ubuntu做开发和测试平台 ,于是开始慢慢学习,一步步走进Ubuntu。参考书籍《鸟哥的Linux私房菜》。

一直不装Linux的原因很多,首先就有两个:硬盘的分区规划和挂载点的概念。

1、分区

分区

一般提到分区有三个名词:主分区、逻辑分区和扩展分区。其实搜索一下就能搞清楚三者的关系。由于磁盘分区表只有64bytes的原因,只能保存四个“分区”。这四个分区只有两种类型,即主分区(P,Primary)和扩展分区(E,Extended)。而扩展分区其实是个“分区组”,包含若干个逻辑分区。

也就是说每块硬盘只能有至少一个主分区和最多一个扩展分区组成,二者一共最多不超过4个,而一个扩展分区又包含若干个逻辑分区。

所以就上图的Windows分区,H盘是主分区,绿色线框起来的是扩展分区,而D、E、F、G则为组成扩展分区的逻辑分区。这也就是H盘不能用D盘空间扩展的原因。

而在Linux下,SATA盘的显示为/dev/sdaN(N为数字,这个sda是由硬盘类型决定的,SATA盘是sda,IDE盘应该是hda。),分别表示各个分区。其中1-4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,而逻辑分区只能从5以后开始。

2、挂载点。

所谓挂载点,通俗点讲就是每个分区的一个目录名,将这个目录指向该分区,相当于D盘指向D盘所在的这个硬盘分区。与Windows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个挂载点,可以在若干级的子目录下挂载,而不是像Windows一样属于平行于根目录的文件夹,也就是说,在Linux下会出现D盘挂载在C盘的xxoo文件夹下的情况。所以不容易接受这个与Windows不同的设定。

同事推荐我说直接一块分区挂载到根目录就行了。我觉得可行,但是没有分区的环境,总觉得不踏实,一旦要重装,整个分区就得格式化,这尼玛不是跪了。鸟哥说没装个十几次Linux,就不能真正了解Linux,真心的,哪来那么多时间去重装系统啊,真想做好前期功课,一步到位,少走弯路。(PS实际上不重装是不可能的。。。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装。)

鸟哥和网上给出的分区建议,基本是上按着XM和XG来的,基本没有超过10G的。这说明,这些资料还停留在若干年之前,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在1T硬盘的情况,但凡提到的,也是一带而过。 在安装的时候会选择挂载点,那么具体该如何规划硬盘空间,以达到合理的分配效果呢?先来了解下各个目录。

/ 根目录

你懂的。没有挂载的目录全都共享根目录的分区。

/home

是用户的个人资料所在地,基本相当于C:/Users目录,里面包括用户的下载、文档、图片、视频等文件夹。

/usr

应用程序目录,基本相当于Program Files。搞了好半天才知道usr跟user一点关系没有,是Unix Software Resource的缩写(也有说是system,参考鸟哥的书作Software理解)。

/opt

也是放程序的地方,不过一般是apt-get不能直接安装,而是自己手动安装一些程序所默认存放的地方。

swap

交换分区,就是虚拟内存。按照windows的习惯,超过8个G应该不用再设这个了,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分一个区靠谱点。

/dev

存放所有硬件设备的地方,所谓的Linxu下面一切都是文件的体现。

/boot

Linux系统的引导分区,windows 7也有一个,大小100M(如上图的分区),但是实际上也就用了40-50M。

/etc

一般的配置文件存放的地方。

基本主要的目录都在这里了,那么分区选择挂载点的时候就可以有所依据。

最终我的分区是:/根目录20G,/boot 100M,swap 2G,/home 50G,剩下不到60G都给/usr了(256G的SSD,一半给了Windows,剩下的都在这了)。

正式安装毫无压力,基本跟一路NEXT没有区别。不过用笔记本安装的时候会有几个小坑。。。。。

1、使用光驱位升级SSD 装完Windows我就发现windows的引导分区(系统保留,相当与boot)在原来的SATA盘上,而我选择的系统分区则是SSD。每次启动稳定在25S左右。我深深怀疑是SATA盘上的引导拖慢了启动速度。

安装Ubuntu的时候,特意将boot挂载在SSD的一个分区上。安装结束后,重启直接进入Windows,没有出现Ubuntu的引导菜单。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复引导之路。蛋碎了一地。后来部分boot直接按照Ubuntu的默认选项安装,却发现可以引导。一怒之下把原来的SATA盘卸了下来,直接在SSD上安装。安装完成重启却提示找不到引导分区!在要崩溃的时候,仔细看了下英文的错误说明,好像明白了什么。。。。尼玛的破笔记本不支持从光驱位的硬盘启动!

权衡之下,不打算交换SSD和SATA盘的位置了,大不了开机晚上几秒。。。

so,光驱位装Ubuntu的关键就在于boot分区要划在SATA盘上。

2、Ubuntu安装NV显卡驱动

在系统设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当前系统使用的显卡是Inter的核显(擦,不就是集显么)。

系统设置

前些天重装Windows的时候从NV官网顺手下了GF GT 630M的最新驱动,在Winodws下新驱动很给力,虽然依旧是个渣显卡,所以想在Ubuntu装上这个新驱动。

折腾好多方法,包括一些更新源的、内核编译的、.run驱动安装的,最惨的结果就是进入桌面后只有桌面,没有上面的任务栏和左侧的快速启动,尼玛纯粹坑爹啊。网上前辈们给出的方法明明很简单一下就成功了啊!!!

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,终于发现问题所在:网上给出的方法都是针对台式机单显卡的,对于Inter+NV双显卡的情况目前没有办法,也不知道是Ubuntu不给力还是NV不给力,反正挺蛋疼!

解决方案是用Bumblebee。详细攻略在 http://forum.ubuntu.org.cn/viewtopic.php?f=126&t=374321 。

最后附上我的测试图。测试使用的是 glxspheres 和 optirun glxspheres 。

显卡对比

到此基本解决了安装上的所有问题。开始慢慢使用,尽快习惯吧。

只能说Ubuntu这类系统,跟Windows比操作体验还是差太多了,关键还有一个因素是Windows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,而Linux下面的软件实在太少了,全用wine?还不如直接用回Windows。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,谁特么蛋疼装这个玩意!!

留言交流

没有评论
点击换图